小兔题库

之前和大家分享过,有效学习的过程要学会在学习中进行编码、巩固和检索三个步骤。编码就是大脑会把感官获得的东西转化成有意义的信息;巩固就是通过有时间间隔的回顾和复习,强化这些短期记忆,把它们变成长期记忆;检索就是从记忆中把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,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。

在这个编码、巩固和检索的基础上,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学习呢?这里给你总结了9个科学高效的方法:

1、检索式学习法

检索学习,就是透过各种让大脑觉得有点困难的方式把知识提取出来,从而深化记忆,以及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。

怎样进行检索练习呢?其实方法也很简单,比如课后的测验、自我提问或测试、间隔练习、不同科目和技能的穿插练习等等。

检索式学习法要想达到最佳效果:①重复多次检索比一次检索效果好,这很好理解,一个知识你如果经常拿出来用,那么你肯定能把它烂熟于心。②而且,检索之间最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。这涉及到了大脑的一个记忆机制“必要难度法则”,也就是我们提取一项记忆时越费劲,在想起来后,我们就能记得越牢。而隔了一段时间再检索,我们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会变弱,回忆内容就会更费劲,但回忆起来之后记忆就会被强化;而且隔了段时间再复习,我们会发现哪些内容更容易被遗忘,从而有针对性地复习,让自己记得更牢。

对于间隔时长,学习之后要及时检索练习一次,然后可以间隔一天再练习,让睡眠帮你遗忘一部分东西。但也要注意,间隔时间不要太长,让自己忘记太多东西,否则就不是检索了,而是重新学习。

2、多样化学习法

所谓多样化,就是要既会集中练习,突破难点;又要学会穿插学习、交替学习,把既相关、又不同的学习内容混合在一起学习。

多样化学习之所以有效,原因在于:首先,考试的时候就是多种知识和题型的穿插、交替,平时交替学习、练习,会更有助于临场的发挥;其次,交替学习要求我们辨别不同知识的区别,这会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,比起简单的重复,能让我们掌握的更牢。

怎样进行多样化学习呢?比如,在学数学的时候,把数学中的函数题、几何题、统计概率等题目都混合在一起来练习。这样的长期练习,会让你在遇到问题时,能快速的从大脑中调取出最合适的知识、公式来解答问题。

小结:平时的学习练习中,集中学习和穿插交替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起来。如果你对某一项知识掌握的不好,则可以专门抽出一段时间,专门针对这一目标进行集中练习。比如:我的语文阅读理解差,我就每天抽一个小时来专门做阅读理解、总结整合各种答题思路和技巧。如果单一的知识都掌握的差不多,可考试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思路,那么平时在学习练习时,就要进行穿插学习,比如去做做综合试卷,而不是单独练习某一个板块的内容。

3、合意困难学习法

心理学家发现,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效果成反比,你在学习某件事物的时候耗费的努力越多,你学得就越扎实。而学习越轻松,效果反而越不好。所以,制造合意困难能够加强学习效果。

合意困难,指的是那些学习者加大努力就能克服的困难;是那些能够触发大脑编码和检索过程,对学习产生正面价值的困难。

比如听课的时候不记笔记,逼着自己更主动、更认真地去听课、思考、记忆(很多人听课基本就是在记笔记,啥也没听进去);学习了某个知识点之后,就主动地去找一些相关习题做一做;读完一本书之后,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,然后根据阅读回答这些问题;学完一项知识后,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给别人讲一遍等等。

4、反馈学习法

一个人想要进步,要学会判断自己知道什么,不知道什么,这样才能在进步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。

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认知偏见,比如错觉和记忆扭曲。心理学家发现,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,我们总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描述,而且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说的可能不是事实,我们以为自己对过去的记忆是正确的,实际上这种记忆很可能被扭曲。我们还很容易对熟悉的东西产生一种错觉,好像自己非常了解它,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是我们脑补出来的。比如填鸭式学习就会给我们产生一种错觉:例如死记硬背后以为自己掌握了某个知识,可换一个方式提问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。

如何才能避免认知偏见呢?答案就是给自己建立一套客观高效的反馈机制,具体方法就是:经常使用测验与检索,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。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:第一步是进行测试,通过测试看看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哪一方面欠缺;第二步是通过间隔练习或其他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;第三步是再次检测自己,看看哪些地方做了改进,哪些地方还需要下功夫。这是一个打磨技能的过程,通过这种方法,你才能弥补自己的弱点,把潜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。

5、赛博学习法

赛博就是英文cyber的音译,意思是领航员、控制权。赛博学习法的核心就是,在学习过程中,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,学会提问,让疑问带领着你去学习

亚当·罗宾逊认为,尖子生在学习某个科目的时候,都会有意无意地问自己12个问题,这12个问题也是赛博学习法的基础: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;关于这个话题,我已经知道些什么;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;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;“专业问题”是什么;针对这些信息,我能提出什么问题;第一次态度检查;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;针对这些信息,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;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;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;对我而言,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;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;如何记住这些信息;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?

6、激发灵感法

面对棘手问题时,许多杰出人士表示:是瞬间的灵感帮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这种“灵光一闪”,或者忽然开窍的情况,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体验吧?比如做数学题的时候,半天做不出来的题,可能因为你上了一个厕所、做另外一道题时看到的某个提示、或者旁人的一句提点等,一下子就来了灵感,从而解答出来。

灵感其实是可以被我们主动激发出来的,具体的做法是:

第一步:打断。当你苦苦钻研问题,却迟迟找不到方法时,我们要主动打断自己,让自己停下来去做点其它的事情。打断会让我们忘掉对问题的预先假设,从而开拓思路,帮我们找到新的解决方案。

第二步:激活。通过“放松、轻度用脑、高度用脑”三种休息方式转换思路,引发灵感。(放松比如听音乐、散步、慢跑等;轻度用脑比如看书、玩小游戏、看新闻等;高度用脑比如琢磨难题、切换做题等)

第三步:有意识地进行反思。经过前两步,对于脑海里浮现出的一些观点、想法、念头,进行评估和思考,看要如何使用它们。

7、学会借助工具,建立记忆线索。

在记忆学习中,灵活运用一些记忆技巧,建立记忆线索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比如我们常用的谐音法、图像法、联想法、位置法、结构法等等。

像“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”中的:①“编码定位记忆、扑克牌记忆”就用到了谐音/意义/形象转化记忆、位置记忆、联想记忆、图像记忆,就是把你要记忆的东西和一系列实体位置(比如我们熟悉的身体、家居家具)联系起来,建立记忆线索。②而其中的“思维导图记忆”就用到了图像记忆、结构记忆、索引记忆等。

 

8、利用知觉和睡眠,让潜意识“自动学习”

最新研究已经证明,睡眠能提升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。据说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在梦中整理排列出来的。

科学家依据睡眠时人类眼睛的动作,把睡眠分为:非快速动眼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。人们清醒的时候是接收信息,体验与学习来自外在世界的讯息。非快速动眼睡眠是反思,处理新的事实、技能,剔除噪声且巩固记忆。快速动眼睡眠是整合,为新的信息建立彼此连结,并与过去经验结合,洞见、创意、灵感大多来自于此。

 

9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

终身学习跟学习效率有什么关系?其实关系很大,学习就像滚雪球一样,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,我们所学越多,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会越多。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断增多、融合,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,也就会逐渐变强。

而且科学研究发现,人类智力并非一成不变,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大脑中的神经连接提高智力水平。人在出生时,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,这些神经细胞被称作神经元,连接神经元的是突触,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号,这些突触之间会形成神经回路/连接。这些连接的数量,决定了一个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。最重要的是:这些神经连接会持续变换,即便到了六十岁,它仍在发展。所以只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,就可以不断改变大脑,提高智力水平!

如何才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,实现终身学习呢?

第一,要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。

《终身成长》一书的作者卡罗尔·德韦克把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分为成长型和固定型:固定心态的人认为我们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时就定型了,很难通过后天改变,遭遇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无能;而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可以通过后天改变,所以他们愿意更主动的学习,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会深度挖掘,尝试不同的策略。比如对于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,固定心态的人会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就这样了,没办法改变、提升了,从而自暴自弃;但成长心态的人却会主动的去寻找方法练习,比如学习“精英特快速阅读的技能”,从而让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提升。

第二,要像专家一样刻意练习。

专家不是天生的,《刻意练习》一书的作者安德斯·艾利克森指出,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平均要在专业上投入一万小时,或者十年的练习时间,而其中最出色的人,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“刻意练习”上。也就是说专家级的表现,是来自于高质量的刻意练习,而不是遗传因素。刻意练习不是简单的反复做一件事,它是以目标为导向,有针对性的练习,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的水平;在练习的过程中,练习者要思考如何进步,不断尝试,才能积累大量心智模型经验,知道如何应对复杂情况,一次比一次好;刻意练习最好在老师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,他们可以提供准确的反馈,帮助学习者找到需要提高的环节(没有老师指导没关系,要学会自己制造反馈,比如前面提到的反馈机制)。